9博体育居住建筑论文十篇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11 20:58:40

  9博体育就中国来说,建筑能耗是社会能耗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既有建筑能耗是建筑能耗最大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每年城乡新建住房建筑面积近20×108m2,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现有建筑近400×108m2,95%达不到节能标准;我国住宅的能源消耗大约相当于同纬度欧洲国家的2~4倍,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因此,通过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生态建筑,是中国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是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居住建筑,在保证为使用者提供稳定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降低使用能耗,使其符合国家节能标准。主要通过应用高新节能技术及产品,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使用可再生能源等途径来完成。

  外部性或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根据影响结果不同,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正外部性与外部经济是同一个概念,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了经济利益,但没有获得对方的任何回报;负外部性与外部不经济是同一个概念,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其他经济主体造成了经济损失,却没有向对方支付任何补偿。当外部效应存在时,市场会失灵,这时的均衡结果是无效率的,社会总福利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优状态。

  在生态节能改造前,既有居住建筑舒适性差,资源能源耗费高9博体育,对环境造成较大负担,因此,具有外部不经济性。MSC为保有居住建筑的社会边际成本,MPC为保有居住建筑的私人边际成本,MB为保有居住建筑的边际收益。由于既有居住建筑具有外部不经济性,MSC位于MPC的上方。从社会来看,当MB=MSC时,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2、Pc。从个人来看,当MB=MPC时,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1、Pa。显然个人决策的产量大于社会决策的产量,AB表示既有居住建筑给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在节能改造后,既有居住建筑成为生态节能建筑,除了给个人带来舒适性改善、能源费用节约等效用外,由于资源能源耗费有效降低,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都有贡献,因而具有外部经济性。MSB为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社会边际收益,MPB为私人边际收益,MC为边际成本。由于节能改造的正外部性,MPB在MSB的下方。从社会来看,当MC=MSB时,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2、Pc。从个人来看,当MC=MPB时,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1、Pa。显然个人决策的产量小于社会决策的产量,AB表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给社会带来的外部收益。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减少外部不经济性,增加外部经济性的一项社会活动,对全社会来说十分有益,这也正是政府大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根本原因。

  按照经济学观点,当一个市场存在外部性时,市场机制会失去其应有的调节价格和配置资源的作用,亦即市场失灵。由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具有正外部性,对整个社会带来了收益,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偿,造成实际节能改造低于社会需求,整个社会福利无法达到最大化。

  经济学理论认为,解决经济外部性主要途径有政府干预和产权界定,代表人物分别是庇古和科斯。庇古法则的根本原则是通过收益和成本调整,使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科斯认为,在产权清晰和保护严格的条件下,外部性并不会引起市场失灵,市场均衡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科斯定理是可以解决的,但前提是必须满足定理的前提假设,科斯定理的前提是产权明确和交易成本足够小。在现实社会中,这些假设是难以被满足的。本文按照庇古的政府干预理论,对消除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作定性探讨。根据庇古法则,政府可考虑采取措施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给予补贴,增加私人节能改造收益,使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同,提高私人进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难点主要是投资大,改造技术不够完善,住户积极性差。由于外部经济性的存在,节能改造不可能自发地开展,难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予以调节和推动。

  建筑节能改造的推广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这样推广才有依据和强制力。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操作性不强,缺少强制性措施,落实困难。要加快建筑节能法律体系建设,强化法律责任,提高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生态节能改造。

  完善推动节能改造的强制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坚持法律强制推动和经济利益引导双管齐下,推广节能建筑。加快制定节能建筑补贴政策、信贷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建筑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给予多种优惠。对非节能建筑产品的生产者实行高标准、高强度的税收政策,提高其生产成本。同时,对进行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开发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给予资金和多方面的支持,以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节能改造的投入,整合现有的各类补贴资金建立节能改造专项资金,明确筹资渠道。要强化业主在筹集节能改造资金中的地位和责任,调动企业和开发商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出一部分,业主拿一部分,企业垫付一部分,形成多元化的节能改造投融资渠道,使业主只花很少的钱或者不花钱就能够达到节能效果。

  要完善节能建筑的评估、认证、标识等制度,要求各类建筑公布能耗数据,根据能耗标准对节能建筑进行认定,并发放节能建筑标志。要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定期对社会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让建设者接受社会的监督。

  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开展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提高全民的建筑节能意识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既有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

  架空空间的场所感主要由空间的尺度比例是否合适、日照充柿与否来决定,架空空间的进D与架空高度H的比例不同时,其空间感受也不同。

  当D/H2左右时,架空的感觉是舒适的,和外部空间具有良好的渗透;

  当D/H3的时,在南方以太阳高度角45度大致计算,架空空间中部就难得到阳光了,灰暗的空间是无法吸引人们的稳定往活动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中段进行一些处理,比如绿化种植、局部设置服务性小卖部等;

  如果D/H再大时,选样的架空空间就不再适应人们开展交往活动了,往往被辟做停车场,或是通道。很多居住区的架空层的层高在3—3.5m之间,有些层高只有2.2米左右,只有少数层高在4.5m以上,层高低矮难以使人停留,感觉压抑。难以设置为儿童、老人等服务的运动设施,也难以安排大型的构筑物,高大乔木的栽植也受到限制,架空层造园要素的布置受到限制,无法营造大规模的园林空间。

  架空层的空间界面是地面、顶盖、独立支柱或片墙9博体育,三大空间界面无法垒部围合,只能形成半封闭的空间,但空间轮廓不明确,高、宽比不协调,不同的尺度,形成不同的园林景观,墙面与柱子在空间中同样起到围隔作用,同时又与外界空间取得渗透与联系,内部的墙面与架空层的支柱,占用面积较大,处于人们视线敏感和行为可及的范围,所以要妥善处理。对墙面和支柱的景观设计,决定了架空层园林景观的风格和特性,同时也使室内、外的空间互相渗透与交融,达到增加层次,获得步移易景的效果;另一方面,可利用侧界面本身的特点达到空间渗透,例如有的在底层楼梯间采用玻璃墙面,使人在室内即可感受到室外的景致,使内外融为一体,在视觉上引起放大、形成通透的感觉。底界面的空间限定要素对于人的活动与视线有较强的诱导作用,因此通过底界面向外部空间的延伸、诱导活动、由视线的穿过,造成空间力向的延伸,使架空空间与建筑空间、外部空间发生联系和渗透,这种渗透作用,一方面可使外部空间与架空空间联起来,另一方面又是对架空空间的“二次分隔”,两者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含关系。

  地面铺装包括硬质铺地、小径、草坪等,不同的地面材质、纹理色彩铺装的综合运用可以使环境更加丰富。硬质铺地主要为人提供活动和逗留的场地,或还可以形成小路,都是人们日常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交往活动的开展。

  居住区中的硬地和小径是人们最经常逗留和穿越的场所,应该注意保证铺装的安全性,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健身器材和儿童活动器材周边应采用比较柔弱的铺装材料,以利于活动安全。

  一般来讲,铺装的变化不宜过多,过于凌乱的变化会破坏居住区安宁的生活氛围,但是铺装的适当变化却可以对行为进行良好的引导。舒适美观的路面鼓励人行走,而粗糙不舒适的路面可以传达拒绝人们穿越的空间语言,即不同铺地材质的变换可以表达功能的变化,起到引导人行为的作用。底界面地面材料和图案的变化,可对空间进行分隔,也可使两部分空间产生共性联系,铺砖图案的导向性可微妙引导人流运动的方向,有时还可影响人们行走的节奏和速度。采用地面的铺装来划分空间,形成多样化的空间,对空间进行分隔,也可使两部分空间产生共性联系,铺装图案的导向型有时还可产生不同的空间气氛。架空底层的铺装与外部空间的铺装之间如果有界线,最好采用柔和平缓的线条,也可采用一层层过渡,逐步过渡过去。架空空间和外部空间铺地相连时,外部空间道路延伸到里面去,旁边配以不同铺地装饰,形成宽窄变化、曲线流畅的小路。例如泉州金帝花园架空层内,就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铺装以及柔和平缓的分隔线条暗示不同的活动领域。

  硬质铺地渗水性差、反射阳光,过大面积的硬地易产生干燥炎热、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为了提高环境质量增加舒适性,可以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做适当处理,使硬地和植物、水景等自然元素相渗合,进行调解。如在集中的硬地空间适当植以树木,既缓解了单纯硬地空间的空旷枯燥感,也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而且树木的遮阳和调解小气候的作用更可以提高这一空间的利用率,为人们在空间中逗留和交往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另外,还可以在非主要行走的部位,将普通的地砖改为草皮砖,这样既改善了硬地铺装的渗水性,又为环境增加更多的自然元素,提升了环境的品质。

  绿化不单单是种草植树,良好的绿化布置可以起到限定空间和柔化建筑边界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污染和噪声,改善住居小气候,优化景观,通过植物的配置创造出住区的特色。良好的绿化设置对空气、湿温度和城市各种污染起着有力的调控作用,同时对在其中活动着的人也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分隔空间,美化环境,用绿化带作为软界面对空间进行分隔,既可阻挡车辆进入,又能创造各种尺度的交往空间,配合桌椅、小品,是人们放松、休息、互相交流的绝佳场所。在绿化布置中,可用形式各异的图案作为设计的母题,配以不同品种的植物,构成交叉的美丽图形,无论置身其中还是从旁浏览,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形态各异的植物从外面自然延伸到架空层,弱化了架空层与开放空间之间过渡的生硬感,而这种建筑边缘绿化占了楼盘整个绿化面积的相当一部分比重,成为改善绿地生态效果的重要手段。

  绿化是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但是绿化仅供观赏是不够的,好的绿化设计应该使人能够亲近,这就要求绿化设计应与小路、硬地相结合,并适当配以坐憩设施,充分满足人们交往活动的需要。

  架空空间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避风雨的休息、娱乐场所,在这里他们能够下棋、聊天、游戏、甚至有些体育活动,依据各种活动的特性,可以通过绿化隔断、空间错落的暗示作用.组织不同的休闲场所,满足各种活动要求。另外绿化还可以软化界面,有些高层小区的交通部分的墙体要落地,简单的将实体落地必然会生硬,可以通过绿化软化接地的界面,形成良好的过渡,不但整体效果很好,而且还美化了环境。还可以将室外空间的绿化9博体育、人行步道、水系、小品有组织穿插、延伸至底层架空空间,达到空间的延续、渗透,使得整个组团空间成为一种开敞的外部空间与压缩的半开敞底层空间有节奏交替变化的序列空间,这种对单一空间多层次的划分、收放,扩大了空间感。

  1.当代居住建筑屋顶形态的主要分类(1)简约的平顶及其衍生形态在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居住建筑的屋顶形态,依旧是以简洁的平顶为主流。特别是当代高层建筑的发展,从结构和工程上,平顶形态更具备优势。不过“方盒”式的平顶缺乏个性与美感,因此人们开始追求其他形式的屋顶。(2)欧陆风格屋顶形态在部分住宅的屋顶形态设计中,常引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山花尖顶、石膏线脚等装饰设计。尤其是山花尖顶,强化了住宅楼的整体轮廓感与立体感,异域复古风情给人以强烈印象,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追求。(3)各类坡顶与其折中形态在欧陆风格屋顶形态设计流行的同时,各类的坡顶形态也开始进入人们的选择视野之中。作为数千年传承的民族建筑特色,叠梁挑檐的传统坡顶衬托出一股优雅与怀旧,近年来颇受住户的青睐。同时,新古典主义的兴起,出现了将传统屋顶形态与现代建筑形态相结合的折中形态。(4)后现代主义屋顶形态不过,当代建筑设计中还存在许多不受固定形态理念约束的,这些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它们没有统一的形态或者定式,很多时候更多的是随心所欲的极致。一开始,其在诸如悉尼歌剧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应用较多,不过近年来已经有着向居住建筑领域拓展的趋势,尤其是在别墅之类的独栋住宅的设计中。

  2.当代屋顶形态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当代居住建筑的艺术性与个性化往往集中体现在屋顶形态上,其形态结构也随着不同风格的形态多变的单独或综合应用而越来越多样化。后现代主义的拓展越来越广,而复古、传统、古典也随着人们从现代向怀旧的回归而复兴。多元化是未来屋顶形态的发展趋势,但是简约的平顶形态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依旧是人们经济性的最佳选择。钢筋混凝土的厚重色彩在屋顶形象组成中正逐渐被淡雅的浅色取代,随之共同发生变化的,是居住建筑整体的外立面的色彩结构的变化。瓷瓦、高强度复合玻璃、彩钢板作为这些色彩的凭托,同时也作为屋顶力学构件,被应用得越来越多。

  1.当代居住建筑屋顶的主流建构手法(1)屋盖的建构手法屋盖是最重要的功能构件,承受风载、雪载、防水、承压。主要从力学结构实现的角度去进行建构:以平顶而论,主体的形态完全依靠基础工程实现,只有边缘线条能够进行一定的变形处理;坡顶的话,屋盖是其形态主体,正脊与垂脊是整个屋面的龙骨,所有的支撑结构也围绕主脊的建构展开;穹顶与拱顶具备较好的力学结构,能够适应多种支撑平面;尖顶作为当代高层建筑中十分常见的形式,体块不断递进收缩,需要在高度与体量上进行精密的计算控制。(2)檐部的建构当代居住建筑屋顶的檐部建构,需要从形状、连接与支撑上下功夫。檐部作为屋顶与墙柱等支撑结构的连接部位,本身是一个承重部位,同时又是屋顶形态的重要表达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承重部位的加固与形状及镂空等艺术结构的权衡。(3)女儿墙及附属构件对于平顶而言,女儿墙是其形态展现的绝大部分依托,而在当代平顶居住建筑中,对女儿墙的建构也十分自由,有些甚至将女儿墙的形态构建成如同檐部一般,而事实上女儿墙对于平顶形态,确实起到檐部一样的补充作用。另外框架、功能构件等也是屋顶形态的重要组成。(4)屋面的材质与色彩的处理除了几何造型之外,屋面的色彩与质感的处理对于屋顶形态建构也非常重要。而这两点基本上是依靠屋面材质的选用与工艺来实现的。木材、砖、石材、混凝土、金属、玻璃等,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特性,而色彩的建构也可以有两种方式:材质的本色与外加的色彩。

  2.针对屋顶建构中主要问题的对策在住宅楼工程中,多数的施工企业常年习惯了平顶或者简单坡顶的低廉造价,在屋顶建构施工方面的成本预算一般较低。但是为了实现一些特型的尖顶、拱顶、飞檐,却需要相当复杂的工艺,实际耗费的成本往往超出预算。面对这种现象,施工企业要么说服设计方与业主放弃复杂的屋顶造型,要么只能用成本低一些的工艺,要么降低屋顶外其他结构的施工成本。针对这样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1)拟态建构。所谓拟态建构,就是还是利用混凝土浇筑为主要施工手段,利用拟态的模板,让混凝土屋盖能够形成所需要的特型,利用表面的涂装来达到特色造型的视觉效果。这在很多施工成本有限的特色造型的屋顶施工中被应用。典型的就是,利用特型混凝土来营造中国传统木构的坡顶叠梁。特型混凝土拟态,大体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利用特型模板进行造型。这种技术的关键,就在于特型模板的制作、安装以及浇筑过程的控制。另外一种的浇筑模板简单,基本结构成型之后,再在混凝土构件外层加覆造型材料利用小块模板或者手工进行造型。对于造型复杂,外观结构精致,建筑规模小的观赏小品类的建筑,很多都可以采用第二种建构方式。(2)混合式拟态建构。顾名其意,即其内在的支撑结构等非外观结构上采用混凝土梁、钢结构等当代高强度建筑结构,而外观结构采用高成本的木构等进行构建。以传统的歇山顶为例,正脊、垂脊、戗脊是重要的承载结构,如果完全采用木构,对木材的要求很高,造价不菲,因此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下层的木质叠梁支撑结构,由于是房屋内部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结构,也是重要的观赏结构,可以采用木构,但同样也可以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在木材中打入钢芯等进行加强。屋面作为主要观赏结构,可以采用传统的瓦片,但是瓦面之下的固定形式可以采用当代的材料与技术。这种混合式的拟态建构,相比纯粹的传统建构来说,大大降低了成本,相比完全拟态建构,则在细节处的观赏效果要远胜。

  居住建筑的构成,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居室、厨房、卫生间、贮藏间、户内过道(户内楼梯);还有前室、露台、室外活动空间(庭院)等。按照其使用用途的性质,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即:以工作、学习、睡眠为主的需要安静的较小的分散活动空间,即户内私密空间;用来聚会、娱乐、进餐的较大的公共空间,即户内公共空间;还有就是室外的交往空间和娱乐空间,即户外公共空间。因此,根据居住建筑的不同使用用途性质我们就可以确定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方向。

  居住建筑的设计是一个将社会、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交叉而成的建筑规划学科。它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些综合性的特征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居住感受两个大的主要方面:

  环境要求涉及到多种因素,一般是与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实践和认知的客体对象有关的,比如,建筑所在的大环境、施工结构、气象、气候、材料、设备、绿化、卫生等因素。对于一个宜居的居住环境而言,居住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距控制,房屋朝向是否满足日照、周边的绿化环境是否优良、小区的环境卫生是否达标等等诸如此类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整个住区环境的效益和成功与否,也影响到居住建筑设计的成败。

  对于居住建筑自身而言,同样涉及到多种因素,它一般是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以及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实践活动有关的。比如,居住者在建筑物内生活所带来的感受,可能与建筑本身有关系外,与居者的修养、心境、学习等等都有关系。除了一部分的经济及人口因素以外,大多数的软性因素集合的边界难以确定,因而无法直接进行计量和分析,只能用比较弹性的方法做模糊的处理。

  居住建筑设计的多元化特征,在规划系统中是介于比较微观的建筑单体设计与比较宏观的城镇设计之间的一个层次外置,因此也就决定了居住建筑设计与规划紧密联系,具有环境要求和居住感受的双重特征。

  由于居住建筑设计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性,所以仅仅依靠人模糊的认知或者举例分析是无法准确处理设计中的具体问题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居住区建筑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才能提出更合理而准确的方法。

  通常用于居住建筑设计优化的科学方法理论有:优化论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仿生论方法、物元论方法、寿命论方法、智能论方法、模型论方法以及模糊论方法等等。

  以上各种理论方法虽然在数学分析方法上有所差异,在理论的认识角度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在哲学思维方面比较接近,而且都带有辩证逻辑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将设计的对象分割为一些基本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之间必然会存在普遍的联系和相互的作用,这种相互关系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对立性,系统的结构与特定部分的功能相互制约、量变质变关系、时空存在的形式,这些都是设计中的方法和原则的体现。此外,在技术与艺术的软硬关系之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设计中的辩证关系。比如:建筑的造型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文化生活、视野舒畅等设计要求都属于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因素,而面积、人口、光照、服务设施以及交通等因素则属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人的生理因素和技术因素。

  建筑设计师在对居住建筑以上的特性进行辩证的分析之后,可以对前者采取软处理的方法,也就是凭灵感创作、经验和技巧以及形象思维、形象描述、定性调查等方法进行处理;而对后者则可以采取硬处理的方法,即依靠数理统计、逻辑思维、各种标准规范、抽象模型、物理实验、电脑系统以及抽象模拟等方法对硬件因素进行处理。

  设计内容的不同不仅体现在从设计草图到施工图的整个过程,还反映在环境生态、建筑造型、居住功能以及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因为这些不同因素最终决定了居住建筑设计的目标效益。软硬综合交叉的设计方法应该贯穿在整个方案的构想之中,从构思到描述,到质量的评定,到识别反馈,以及方案的修改和文件的编制,整个过程都要注意软硬思想的综合交叉。

  居住建筑设计优化首先就是要让不同用途的建筑空间及其应用技术最大化的满足其功能需要。比如:居室要求合理的大小,充足的采光,能够摆开大床的空间;墙壁的隔音性要好,适合舒适安逸的睡眠需要;客厅是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需要满足娱乐、会客、进餐的需要,因此客厅的设计要掌握视野开阔,采光尽量充足;阳台门带窗可居中,靠一侧设置时,宜与居室门在同侧;室内有多个门窗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便于功能的完整和家具的摆放;作为经常使用的厨房,设计时应该兼顾其内设物品的摆放以及人在其中活动的方便,必须充分考虑到厨房内经常或必需存放的物品,如:主要有冰箱、操作台、洗槽、配餐桌、灶具、厨具、消毒设施等等,以及人的各种动作尺度,所以在进行厨房设计时应该针对这些物品适宜的长宽高以及摆放这些物品以后人自由进出以及两个人同时操作时的方便程度进行有目的的优化设计,同时应注意尽量利用空间,考虑炊具、餐具、粮、菜、杂物等的贮藏;居室内良好的通风,可考虑在墙内或顶棚处设置通风道;卫生间的设计应考虑座便器、洗浴空间的合理布局;墙、地面的防水和清洗等因素……等等,对于各种因素的充分考虑和统计,一切科学设计方法的运用都是为做到满足居住建筑的使用方便,高效利用,即宜居。

  居住建筑设计优化应重点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一个建筑设计优化的评判标准还是居住者内心的满足。让居者满意,除了关注独立的内部空间外,公共环境以及其他的配套设施建筑的设计都能给身处居住区大环境中的人有一个内心的改变。新颖别致的楼体造型、清新亮丽的楼面颜色、温馨浪漫的院中小湖、绿绿葱葱的绿化带,这些无不对整个居住区内建筑的优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区内设置供人休息的长凳、供儿童游玩的乐园、设置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购物场所,这些看似平常的设计都对整个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居住建筑设计的层次外置特性,要求设计师应全面考虑居住建筑的外部环境的营造,因为住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者的心理印象和亲身感受,即是否乐居。

  在居住建筑设计优化过程中,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接口技术将各种因素和方法联系起来,构成技术系统,以便更好的使用软硬综合技术方法。由于人工智能只是在一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和一定机制条件下的固化,所以设计师的思维创作应该是影响和主导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计算机能够对大量的数据、图形以及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直观模型,从而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直接影响设计效果。

  离散数学以及模糊数学的方法都是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处理双重性问题经常使用的技术。而数学方法、逻辑方法以及形象方法和经验的交叉使用常常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即用平衡常数方式和权值来解决对不可直接计量因素的量化分析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WHO)2012年《世界卫生统计年鉴》中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全球除了东地中海地区和非洲地区,其他地区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以欧洲区域最高,达到20%。在这个区域中,德国、希腊、瑞典和瑞士老龄化率分别达到了26%、24%、25%和23%,也就是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东南亚地区,日本老龄化率已达到30%,是世界上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其以上人口为1.77亿人,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占当时人口的16%,进入老龄化高潮。老年人对综合养老社区的需求量,不断的增长。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五项目标,以“养”字为首,养的基本条件要有适合的居所,因为老年人的生活内容主要是依托于居所空间环境来实现的,所以,老年居住建筑是老龄安居环境的物质基础,是确保老年人“老有养,老有所居” 充分享有居住生活自主、舒适和安全的空间环境。由于老年人个体的健康状况、家庭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的千差万别,不同老年人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具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老年住宅建筑应形成能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其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科学分工组织的建筑体系。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纳入法律范畴,引起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主要是指老年人获得人格尊重、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的需求,是养老需求的重要内容。

  孔子曾对人的一生作过经典总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指人的心理成长,也可以说是智慧积累的过程。当今世界早已进入信息化、科技化时代,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被脑力劳动所取代,而积累了“一甲子”以上丰富人生阅历的老年人群体,恰恰在50―60岁之间退休。人们一旦退休,退出的不仅仅是工作岗位,还有社交圈子、主流社会,总之就是被边缘化了。而目前国内无论是哪一种养老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物质轻精神、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所谓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了一句很难实现的空口号。

  老年人是老年人居住建筑的主体,老年人的人进入老年以后,由于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及在生活结构上产生重大转折,导致老年人对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有所差异。老年人居住特征主要表现在心里、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老年人生理机能如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老年人对自身安全的维护能力也相对减低。正式由于身体机能的改变,老年人情绪较易波动、易自卑、易激动、易敏感多疑,易固执。情绪是心理能力的反映,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综合这些特征变化,我们可以将老年人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三大类,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对居住建筑需求也不相同。

  在我们的观念中尊老敬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其实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年居住建筑自古便存在于世界范围之内。然而,老年居住建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传统的观念中,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一类建筑是属于老年居住建筑的范畴,但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和社会的发展,狭义的老年居住建筑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数量。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提倡的适老性住宅、多代居和毗邻居住模式下的老少混合型住宅应当划分到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范畴之类。本文论文对老年住宅建筑的定义主要借鉴同济大学姚栋的观点。老年居住建筑,是指以老人或者老人家庭为主要使用者,为其设计(或改造)的居住建筑。以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住宅建筑为主体,同时包含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包含有针对老年人家庭生活设计的常态住宅,另一种是医疗功能与居住功能复合的护理之家(慢性病医院)等其他建筑。也就是说,本论文对老年居住建筑的定义实际上分为以居住为主和以疗养为主的两大类。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五项目标,以“养”字为首,养的基本条件要有适合的居所,因为老年人的生活内容主要是依托于居所空间环境来实现的,所以,老年居住建筑是老龄安居环境的物质基础,是确保老年人“老有养,老有所居” 充分享有居住生活自主、舒适和安全的空间环境。由于老年人个体的健康状况、家庭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的千差万别,不同老年人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具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老年住宅建筑应形成能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其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科学分工组织的建筑体系。因此,有必要对老年住宅建筑进行分类。1986年国际慈善机构(HTA)制定的标准把老年居住建筑按收住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应提供的服务水平分为七类(表1)

  1 非老年专用或用作富有活力的退休和退休前老人居住的住宅。他们有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可独立生活在自己的寓所中

  2 可供富有活力、生活基本自理,仅需某种程度监护和少许帮助的健康老人居住的住宅。包括经过专门改造的原来居住的住宅

  3 专为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老人建造的住所,附带帮助老人基本独立生活设施,提供全天监护和最低限度的服务和公用设施

  4 专为体力衰弱而智力健全的老人建造的住所。入住者不需医疗护理,但可能偶然需要个人生活的帮助和照料。应提供全天监护和需要时的膳食供应

  5 专为体力尚健,而智力衰退的老人所建的住所。入住者可能需要某些个人生活的监护和照料。公用设施同4类,但可按需另增护理人员

  6 养老院,专门为体力和智力都衰退,并需要个人监护的老人所设。入住者中很多生活不能自理,因而住所不可能是独立的,可为住者提供进餐、助浴、清洁和穿衣等服务

  7 护理院,入住者除同6外,还有患病,受伤的临时或永久的病人。这类建筑应有注册医护机构,住房几乎全部应为单床间

  由表不难看出,HTA虽然将老年建筑分为七大类,但是结合前文对老年居住建筑的定义可以看出,实际上也是分为两大类,即:以居住为主导的老年住宅和以护理为主导的养老设施。老年住宅是指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老年人住宅以套为单位,普通住宅楼栋中可配套设置若干套老年人住宅。老年人住宅可以单建也可和一般住宅的共建,与社区老年人设施配合共同构成家庭供养型老年居住建筑,主要包括多代居和空巢居两种。养老设施则是为无条件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包括居住、供餐、医护和康乐等)功能的建筑设施)主要有托老所(站)、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安怀(医)院五种。

  基于以上老年居住建筑的定义和分类,本文作者将老年人居住建筑分为两大体系五大类,两大体系即以居住类和疗养类两大老年人居住建筑体系,五大类即一般普通住宅、多代居、老年公寓、护理院和疗养院五大类。

  目前我国老年人居住建筑形式多样,包括:集中建设的老年人社区;普通社区配建的老年人住宅;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独立建设,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公寓;以及养老设施用地内建设的居家型老年人公寓等。尽管形式、名称有差异,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老有所居”的社会目标,对老年人居住建筑进行定义和分类研究,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实践和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基本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本规范对这些设计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故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居住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改建和扩建的各种类型的适老性住宅,可参照本规范进行设计或预留改造条件。

  [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的进步使得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民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居住区中度过的,因此说要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就需要优化居住区的环境。近几年来,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其在景观的设计中也充分运用了美学元素,在优化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美学观赏价值。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今后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发展方向。

  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的应用要讲求美学原理,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实现美的价值。所谓美学,就是从人类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审美关系出发,将建筑小品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充分将其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的功能发挥,达到三美合一的境界,而在实际的建筑小品应用的过程中该如何把握美学原则,将其充分的应用在居住景观设计中呢?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对比衬托是建筑小品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的规律,在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要有对比,才能够突出某一环境的特色,才能够彰显主题,使得居住环境中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外形的对比、色彩的对比、造型的对比等方法,都能够在建筑小品应用中展现,使得环境景观时而宁静庄重,时而轻松活泼,又不失独特之处,充分发挥建筑小品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功能。

  在居住环境中的应用作用也不近相同,因此说在实际的设计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要巧用黄金比例,本文就以植物的配置为例简单的说明。居住环境中的景物大小各异,景观的各部分也长短不齐,因此所在植物的配置中要遵循黄金比例,将花草树木、盆景水源等和周围建筑物实现完美协调的搭配。对于大型的景物来说,恰当的视距应该是景物高度的3.3 倍,对于小型的景物来说,应该是1.7 倍,而宽度则应该是1.2 倍,在景物的配置中需要把握好这个黄金比例,才能够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美的功效。

  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应用建筑小品,目的就是要实现形式美和实用美。建筑小品的形式美就是姿态美,能够将建筑小品作为刺激人感官的信号,引起居民的观赏兴趣。要达到形式美的要求,可以综合利用对比衬托、黄金比运用、节奏韵律配置等多种方法,实现建筑小品与环境的完美融合。而实用美则是着重针对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实用性,即其能够在造型、颜色或者线条等方面带来感观刺激,引起观赏欲望,并能够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例如亭子的修建要达到美观和休闲的功效,工艺桌椅等要达到美观和实用的功效,树木的栽种也可以达到乘凉的效果,花朵的配置能够营造一个沁人心脾的舒适环境,这些都是建筑小品实用性的功能。因此说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要在遵循美学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建筑小品配置,彰显其形式美和实用美。

  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既具有变化的要求,体现出景观的节奏美,又要达到统一的规范,要实现二者的协调,就必须要在外形、色彩、线条以及风格等方面都要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变化中求景观元素的统一与渐变,体现出景观的韵律美,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因此说在实际的建筑小品应用与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时,要使得其中的植物配置在统一的状态下寻求一种变化的因素,是植物给人的感觉既有庄重的统一感,又有灵活的变化感。

  上文中论述了,在建筑小品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美学原理,将美学设计理念和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融为一体,下面本文就以具体的建筑小品应用为例进行论述。

  (一)建筑小品中亭的具体应用,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中亭的应用最为广泛。亭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今的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广泛的采用亭子作为景观配置的一个因素。亭子既可以达到形式美的功效,又能够充分的展现其实用美的一面,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景观配置要素。景观配置中,亭子的设计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虽然小巧,但是设计出来一定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使其存在既在情理之中,又能够出人意料。其次在亭子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立面装修的大小,形状、颜色配比等,繁简的设计也要参考相应的资料,既要体现出格调清雅的一面,又要展现灵秀明快的一面。除此之外,亭子的使用还需要做到情境交融,周围需要配置符合情调的植物配景,能够使居民在此休憩时有一种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之感,能够引起遐想,或产生一种令人神往的意境。

  (二)建筑小品中景墙的应用,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景墙运用的也较多,通常是用来隔断或者是划分空间的,也能够起到衬景的效果,同时景墙本身还具有装饰功能,在美化环境和营造氛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景墙设计的恰到好处,还能够使得居住区内的景观空间呈现出一种变化多端和层次分明的效果。景墙在设计时需要和居住区的其他建筑景观达到协调的状态,与树林、草丛、花坛、小亭等景观呈现出交错分布的视觉效果。景墙是由不同的石头砌成,可以砌成形态各异的样子,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此能够很好的和景物融为一体。

  (三)建筑小品中廊架的应用,廊架是走廊和花架之间的结合体,既能够体现走廊空间的延续性,又能够支撑花架空间的透明性。廊架的设计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木质材料,也可以是石材,或者是钢筋混凝土的材质,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选择。在设计时要注意,需要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使其既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又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建筑小品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势,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因此其今后的发展要有明确的方向。首先要以服务性为主题,在突出自然特性的同时彰显文化品格;其次要使其形式更具有创造性,和环境的融合程度更完善和完美,是景观更具吸引力;最后要在设计中更多的体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要既简洁明快,有要具有文化底蕴和内涵。

  经济的发展带动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也使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集中的表现就是对于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的要求。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要应用到建筑小品,达到一种美观和实用的功效,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论述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应用,简单的介绍了集中建筑小品的具体设计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的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的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起到帮助作用,使建筑小品在应用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功效。

  [1]靳超.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中的应用———以北京部分居住小区为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10 期

  [2]方松林.浅谈小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山西建筑,2009年第10期

  [3]韩松亭,柳东菊.对景观设计中的建筑小品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第30 期

  在苏州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建设同样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显然,维持原有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是不切实际的,农村环境为适应新的需求必须得到有效改造。但目前村庄无序建设的情况较普遍,新的村庄建设体系还未形成,传统的村落布局和结构就已经遭到破坏,农村理应是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却由于农村生态环保意识的薄弱,特别是居住建筑的随意设计,不仅降低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并造成农村资源的极大浪费。

  由于村庄规划的缺失,建筑布局随意性很大,缺乏整体布局的协调性。部分居民为了追求较低的投入,减少土地平整的费用,建筑的朝向常常受到现状用地的局限,建筑整体空间表现出杂乱无序的状态。此外,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民建房出现盲目攀比的情况,建筑新旧风格不统一,外观凌乱而缺少特色。

  建筑单体造型或是式样反映出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村的社会文化。苏州农村新建的建筑与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乡土文化联系较少,建筑的设计趋于单一化,地方差异性表现不明显。建筑在立面、色彩以及细部设计等方面影响了村庄整体的生态风貌特征(见图1)。

  庭院是农村居民主要的生活场所,在形态上是指由房屋、围墙、院落空间以及动植物等组成的空间院落,是区别城乡的重要感观特征。目前苏州农村中的庭院仍实行人畜混杂的方式,部分农民甚至将生活垃圾露天堆置于庭院中,导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户的身体健康(见图2)。

  建筑在外装修上主要采用白色瓷砖或是马赛克饰面,石膏线脚,小青瓦或是琉璃瓦屋顶,铝合金大玻璃窗以及防盗门,而在室内装修上基本与城市住宅接近。可见,建筑选材完全既没有考虑整体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没有考虑建筑节能上的要求,大大浪费了许多农村中独有的可再生自然资源。

  根据农村居住建筑承担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活与生产功能分离型,其设计可以参考城市生态住宅的标准进行设计。二是生活与生产功能结合型,农民的生活居住与手工艺产品生产、农副业产品或是服务业经营结合在一起(见图3),住宅同时承担生活与生产经营的功能,在设计时就应综合考虑生活与生产的特点,进行综合安排和设计。

  生态居住建筑的设计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即高技术路线(应用高新技术建材及现代设计与施工)、低技术路线(对传统建筑进行生态化改造与设计)和政府干预路线(制定生态建筑的技术规范并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其中,高技术路线适用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对于农村生态居住建筑的设计应选择低技术路线结合政府干预的路线 苏州农村生态居住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

  生态建筑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颜京松先生认为生态建筑或是生态住宅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针对苏州农村的具体情况,生态居住建筑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居住建筑的选址应尽量不侵占未开垦的土地和自然空间,布局上采用群体布局的方式,提高建筑密度。在可居住及合理的条件下,减少建筑面积,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低。

  2)从苏州农村的地域特点出发,提倡利用传统技术和本地材料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重视对地域性和地方性的理解,并依托地方的文化脉络特点。

  3)针对苏州的气候特点,采取各种节能措施,并尽可能考虑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太阳能供热、自然降温、自然通风等设计手法,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4)考虑农村居住建筑融入到整个地域的生态循环圈,即将建筑的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的消耗、排放纳入到整个生态系统,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于良性循环。

  5)建筑选材应选用苏州当地的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实现利用本地材料达到保卫节能的目的,并且可以重复回收利用。

  农村生态居住建筑不仅是建立一套独立的建筑以满足农民居住和存放物品的空间要求,而且要将建筑与环境、资源、能源以及人的活动紧密地融为一体。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制造良好的富有生机的环境,又同时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在已经改变自然的情况下,争取对自然界的最优化利用,以一种新的形式即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顺应和保护自然界的和谐,维护生态平衡,创造适宜于农民生存与行为发展的各种生态建筑环境。

  农村居住建筑环境是私人的活动空间,也是居民主要的生活环境,其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其生态设计的主要建议如下:

  农村居住建筑的选址及布局要充分考虑环境、气候、地形地貌以及民风民俗等要素的影响,特别是建筑朝向对自然生态节能的考虑,通过合理的生态规划实现农民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追求。

  住宅单体造型包括体型、立面、色彩和细部等,是住宅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表现形式。其具体设计应该结合农村的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并注意降低造价和节约用地。在形式上注重现代化与乡土化相结合,即使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农村居住建筑(见图4)。

  合理的室内空间是由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室内小空间组成。无论是生产与生活功能分离还是结合的居住建筑,在室内空间布局上都应该进行功能分区和动静分区,分为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家务空间、交通空间和一定的与大自然联系的开放空间,如院落等。在门窗设计和室内空间组织上应该保证自然通风,采用可控天窗装置、可控遮阳装置,最大可能应用自然采用。室内还可引进适量绿色植物、花卉、虫鱼等,并科学合理的搭配,营造室内亲近自然的氛围,既增强室内环境的活力与生机又增加美感。

  在农村,苏州城市化程度较高,农村庭院面积普遍较小。在庭院面积较小的住户中,庭院内只留有观赏植物,应从生态人居的角度考虑,逐步把庭院农作物种植用地转移于村域范围内的一处种植养殖小区,使相同功能的用地能够集中在一处统一管理。使农业生产的功能从庭院中分离出去,保证小气候的生态环境,并创造整洁卫生的庭院生活环境。

  立体绿化美化主要包括屋顶覆土种植、墙体绿化、庭院美化设计等,是生态设计的一大特色,不但可以保持乡村的绿色景观,而且有利于调节建筑周围的小气候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环境。屋顶覆土种植对屋顶建筑要求比较高,要在现浇混凝土屋顶增加防水层、隔离层和排水层,其上覆土,可以种植花卉、菜果等高价值作物或绿化植物,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起到保温纳凉的生态功效。此外,屋面还可以设置蓄水池,供居民浇灌绿化、养鱼、清洁地面和卫生间等用途,同时,还可以改善周围小气候。墙体绿化是在墙下种植爬山虎等攀缘植被,以覆盖墙体,减少日光直射,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庭院绿化是在庭院内合理搭配种植花草树木,使庭院形成错落有致、鸟语花香、四季常青和通透良好的农家小院。

  水的利用与处理是生态建筑的一项重要设计,是体现建筑生态内涵的重要指标。水利用的原则是“循环使用、分流供排”,其设计包括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供水系统要根据用水对水质要求的不同实行分流供水,饮用水、厨房用水、淋浴用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要使用达标的饮用水源。浇灌、冲厕、刷车和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不高,可以使用洗浴、厨房排水或是雨水等。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是指对粪便的处理,推广使用家用沼气净化池,做到粪便污水的就地消化和分散处理。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洗浴、厨房排水冲厕后进入沼气净化池,经过处理后排入村内水塘,用于村落景观用水。雨水收集利用或经过雨水管道排入村内水塘,补充地下水。庭院内设置雨水收集池,在雨季时收集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另外可以作为生活杂排水的排水池,池内可以养鱼或是种莲,既可以收集雨水,又可以作为水景美化庭院环境。

  农村居住建筑中除使用常规的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电能等能源外,还应该尽量使用太阳能和沼气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是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其二是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其三是使用光电板发电作为补充能源进行夜间照明。沼气能的使用应该与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可以采用家庭分散式或是沼气站集中式应用沼气能,既能净化环境又能产生新能源。

  建材生产是消耗资源与能源最大,并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行业之一,因此,农村生态建筑在墙体建材上应选择绿色、环保以及天然的材料,限制使用豁土砖,推广采用空心混凝土砌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农业废弃物制造的人造板等。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尽量使用自然材料(如竹、木、藤等)和经过绿色环保认证的人工饰材,从而减少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要改善苏州农民的居住环境,农村居住建筑的设计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原则,运用生态的理念和设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尊重当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坚持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目标。

  [1]姜秀娟.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村庄规划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2]钱臻.苏南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研究.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没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

  随着城市设计理念的普及和深入,居住区的文化内涵越来越被看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各自的发展中,必定在新的结合点上达到新的综合。风水学理论认为,一个好的空间布局,可以使不平衡的房间获得平衡。从而使气流通畅,改变居住者的运气。根据风水学理论,需要对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使得空间布局合理,气流运通。

  以下以风水学的选址、居住小区中其具体应用以及风水与色彩三者的关系为例,说明风水在规划及建筑中的应用。

  在建筑风水选址时,首先要勘察峦头形势的情况。峦头的勘察是选址的基础,一切选址、设计与布局都是从此展开。在峦头方面,首先把握来龙状况,根据来龙状况确定选址是否可行。其次,观察砂水情况是否完备。最后根据种种情况来确定穴位所结之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通过预测体系对风水进行预测,确定所选时空方面的信息。从此透射出在时空上的吉凶信息,为我们选址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风水预测体系不仅能够对风水吉凶信息进行测度,为建筑风水选址做出指导,而且是预防意外灾害发生的特殊途径。从理气方面,对手建筑风水选址我们主要把握的立向问题。

  现代城市风水规划主要是依据峦头情况,结合玄空风水与三合风水来完成的。企业风水的设计布局主要是通过峦头风水与玄空风水、三合风水、天星风水、八门风水来完成的。外局运用三合风水与天星风水确定,内局运用玄空飞星进行调度,微调上运用玄空大卦调度。砂水的确定通过这几派风水综合考察。酒店风水一般选择在城市,砂法与水局参照城市建筑与道路进行,开门依照玄空风水确立,城门诀法综合运用,内部格局运用玄空风水确定。商店风水设计布局也要以城市峦头为依据,理气则运用玄空风水确定。家居风水形式复杂,平原平房风水参考峦头形势、八宅风水、九星风水与过路阴阳风水来确定,玄空飞星调度法也是很好的参考。山区平房还要参考天星风水、三合风水的砂水方法,玄空砂水与八门砂水法综合参考确定。楼房风水注重理气方面比较多,主要依据八宅风水、玄空风水确定。古建风水是古迹遗留,首先遵循古法。在确定其风水格局时,主要依据峦头风水,理气方面主要是三合风水、天星风水、玄空风水等。

  风水学主张建筑坐北朝南,坐北朝南这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个居住区内高层的建筑应尽量建筑在北侧,它成为南侧建筑的靠山, 为整个小区创造较为理想的小环境。北高南低的地势“负阴抱阳”,利于采光,在建筑高度上,亦应注意“北高南低”的原则。在平原地区,为排除地面雨水,在竖向规划设计中,居住地块常以地块中心点为地面最高点,向四周坡下去与街坊道路连接。在这种条件,风水规划建议:地块最高点宜尽量偏向地块北部选定,以减少北坡向的地块面积;在北坡向的地块内尽量布置非居住建筑。

  在住宅的户型设计中,玄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玄关原指佛教的入门之道。佛经里说“玄关大启,正眼流通”。在住宅的设计中玄关的设计师为了保持居住者的私密性,避免客人一进门就对着整个居室一览无余;还有就是方便居住者脱衣换鞋挂帽,保持家庭卫生;以及考虑建筑风水,有利于居住者的精神健康,从建筑风水上讲,单元楼入户门应避免直接面对楼梯、电梯,若不可避免就要设玄关化解。建筑大门也不宜对窗、后门,不宜开门见厕、见灶以及与阳台连成一线,等等。卧室部分是一个户型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家庭的私密场所,特别是主卧更是卧室部分的重中之重,主卧门不宜设于入户门附近,这样对主卧干扰太大。基于主卧的私密性,主卧宜设在受干扰最小的部位,远离入户门。主卧应以南向开窗,以利于阳光的照射杀菌。而且建筑风水要求卧室门不可正对卫生间门,也不可正对厨房或跟厨房相邻。

  在实际生活中,色彩绚丽缤纷,岂止红、黄、蓝原色,而且包括了全部色,光吸收后,所旱现的黑色和门色(无色)。所以,根据五行所代表的物质来选用相生,同避相克的颜色。在风水学理论上是有充分道理的。室内装修使用的色彩亦影响住宅的风水,中国人以红色为最吉利颜色,表示温暖、愉快、占祥、力量。黄色是光明、高贵权威、长寿的象征。故宫中的服饰及宫殿装修的主色调则使用金黄色和朱红色以表示高贵与权威。桔黄色代表神圣,和尚传统上桔黄色的袈裟,代表r佛教的至高无上。绿色代表生命、春天、宁静与清新,是室内装修中常用色凋,室内配以绿色地毯和盆景。会使人心平气和。门色和黑色,表示悲哀和迟钝。按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民俗、信仰、忌讳考虑配色,尽量不用黑色、纯蓝、深灰、中灰纯白等颜色。风水学讲究阴阳五行。所以,室内色彩使用上,要与房间的功能相合而不相冲犯。木、金、火、水、上五行分别与青、向、红、黑、黄相对应。相合则相生,相悖则相克,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如餐馆,主售食品,食品出于上,主色易用黄,同时仪器用火加水烹调。用金(炊具)操作。故亦可用红、奶黄等多种颜色配合。而时装店主色可用浅绿、奶自,并补充雅红、雅蓝配合而用。室内色彩必须按使用功能要求选择,并与使用环境的要求相适合。

  总之,中国的风水学文化是历史文化中极其雄厚一种,其特点不论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还是种种社会现象中,都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也相信,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倍关注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努力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目标。风水理论博大精深,与一切传统文化一样,既有其科学内涵又不乏迷信色彩,风水文化是我国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它的应用既可以大到一个城市的选址及布局,也可以小到一间居室的装潢与摆设。无论是城市还是居室,不同的只是它的尺度,是风水形与势的区别,它的研究理念都是天人合一观,即天地人“三才”统一。因此,在对风水的具体应用上应该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在尊重和继承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应用并推广,使规划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主持人黄汇(建筑师分会理事、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建筑师现在做人居环境设计开始非常明确的面对住宅保障体系,来保障我们的社会能够和谐,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任何事业与人民同心才能与时代同步。新疆的节能在全国来讲是走在前列的,所以安排的参观就非常重要,大家可互通信息,交流认识。

  史正武(新疆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本人受新疆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的委托,对各位领导专家对新疆建筑设计工作的指导,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最近能源与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从十六大以来国家制定了构建和谐及节约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建筑节能是重中之重。新疆这几年在节能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成绩,对人居环境设计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刘燕辉(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居住观的引导主要是在概念上的引导和实物上的引导,特别提出要建成中国技术集成型住宅示范工程。中国的住宅在改变,住宅也在改变着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中的变化在外国人眼中近乎神话。纵观住宅发展的历程,功过参半,但我们没有遗憾,因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这么多人的住宅问题提高到这种居住水平。行业的快速发展并不能代表人的居住观也能与时俱进,那么我们作为专业的人员就要引导人们的居住观,尤其注重舆论的作用。这里提出的示范工程,无论是对于专业人员的技术需要,还是对于提高人民居住观的需要,都至关重要。同时还要重视理论的创新,技术要先进,要配套,要实用。现在的很多住宅都是“经”装修,而不是精装修,没有达到产业化,这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同努力探索并克服。

  梁章旋(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是个耗能大国,又是个能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建筑能耗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年设计经验了解,具有福建地域性的建筑节能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适应生态气候的建筑规划,绿色建筑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和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能省地的外墙自保温体系。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是节能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外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福建气候特点和经济水平,应主要推广外墙自保温体系,即选用质轻、隔热、环保的非粘土制品外墙砌块;第三,建筑遮阳和通风是南方地区较为实用的节能技术,建筑节能应从本地气候和生活习惯出发,福建地区的居住习惯是常年开窗,除特别炎热和寒冷季节靠空调和加热器调节室内温度外,主要靠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第四,绿色建筑强调从被动地节约能源、减少对自然的干扰转变到主动地利用自然资源。

  樊则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十所副所长):住宅既是耐用消费品也是生活必需品,既是经济增长方式也是资源消费大户,为了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应在消费方式上回归理性,具体到90m2以下中小户型的设计,更需要务实而有创造性的思考。回顾历史,北京的住宅建设大致可分为“前”、“中”和改革开放20年三个计划经济时期和1998年至今的市场经济时期。在多年的工作中,有几点体会:

  第一,住宅中小户型不能建成低标准住宅;第二,历史的教训警示我们,节约资源一定要尊重科学,一定要确定好合理使用年限及标准,否则将造成更大的浪费和资源消耗;第三,计划经济时期的户型设计是孤立地考虑户形,用定型的户型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完成住区规划。现在的住区规划一定要将户型和规划统一考虑,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要素,创作一个整体性的宜居住区;第四,中小型住宅建设应强化公共空间,配套设施和软硬环境品质的提升;第五,中小户型设计将有一个量大面广的运用前景,因此要注重标准化的研究;第六,要注重户型设计的工程运用,切忌进行“不实际”的设计;第七,中小户型住宅要坚持市场化思路,只有通过市场,才能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

  屈培青(中国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城市发展对地区经济的盛衰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城市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又是城市发展的生命肌理。在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建筑都做成标志性建筑,根据建筑的自身特性应该有不同层面的定位,一个城市既要有历史性的标志建筑及重要的公共建筑,也就是城市的红花,也要有大量风貌统一的民居建筑及一般民俗民风的建筑,也就是城市的绿叶。古城风貌保护及发展与传统建筑形式的保护不是同一类概念,不是简单的建筑形态保护,而是城市一种肌理一种脉络的传承和延续,在尊重历史而不是模仿历史的同时,赋予了它新的气质和涵义。

  刘晓钟(建筑师分会理事、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建筑师,我们要把当前的理论、概念在自身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在中标的“东坝河小区”项目中,就考虑如何把现有的资源利用好,将原本是垃圾场的用地变成适宜人居的环境。这块用地内有不规则深度的地坑,装满生活垃圾,上面还堆着很多建筑垃圾,如果用土填平,耗资巨大,那么我们就用设计来填补不足,在低凹的地方建地下室,并且顾及人的心理因素,尽量将住宅设计在城市标高以上,将功能用房设计在地下部分。

  会上,青年建筑师刘亦、总建筑师彭其兰、振力集团董事长黄振力等也相继发言,最后由刘燕辉总建筑师对会议进行总结。报告会后人居环境设计专业组召开了工作会,大家踊跃发言,对今后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①希望《学会》从纯技术交流走向行业引导,在防止设计市场混乱方面发挥作用。

  ②《学会》要作好“对上”和“对下”两方面的工作,“对上”加强沟通,争取政府在住宅政策制定过程中能听到一些我们的声音,“对下”加强沟通,与有影响的期刊合作。

  ③争取政府支持,举办与国家奖级挂钩的项目评奖,加强对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研究。

  参观活动选定在了绿色能源、中水利用等技术应用较领先的昌吉市“世纪花园住宅小区”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的乌鲁木齐市“华美文轩住宅小区”,并在由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获国际建协2005年罗伯特一马修奖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内,直接感受到建筑及环境设计中,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独特氛围。

  生态住宅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生态住宅有四个特征,即舒适、健康、高效、美观,从而得出的选址要求有:具备合理的自然建筑条件,且出行方便;地形适宜,无空气、土壤、细菌、辐射等有害污染,温度适中,日照条件良好;水源丰富,合适人类居住;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发生几率比较少的地区等等。

  风水别称叫堪舆,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根据阴阳、八卦、五行、气等古代自然价值观,对自然环境进行特殊处理,达到人、自然、建筑和谐统一。

  风水学分为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式派注重选择山川形势、建筑外部的自然环境。山川的形势在风水上极具研究价值,它对房屋居所外在环境的选择影响非常大,也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理气派则着眼于建筑方位的朝向、布局。建筑的朝向布局,与光照、通风、植物等息息相关,与人类的联系也十分紧密。

  古代中国在殷商时期便出现了住宅选址的行为,如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便是住宅选址的最佳范例。从遗址的复原图可知,遗址是属于临水建造在河的凹岸上,恰好符合风水术中反弓水会及退守田园受困穷的理论,认为十分不吉利。从科学上讲也是很不理想的建筑之地:河流的惯性作用会导致水冲击河岸的凹处,使其遭受水蚀,河岸常受洪涝之灾,在凹岸建筑房屋,是十分不妥的。古人将住房选址定在河流北边、山坡南面,便是受了风水术的影响,俗称的风水宝地就是中国古代对风水较好之地的意思,居于风水宝地,能让家族兴旺发财和后代富贵荣华。风水宝地的来源记载于鲁班《符咒》:“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风水宝地的理论类别复杂多样,形法上注重建筑的布局安排,理法注重人与自然中地理环境或地极的磁波变化之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身心和谐的状态。自古被称作风水宝地的建筑选址:背山面水(通风)、向阳(日照好)、气势环抱(遮挡寒风)、植物丰茂(调节气候)。

  古代就有一种风水宝地模式叫“四灵之地”,四灵是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古人认为符合四灵之地就能拥有好的风水,模式为:房屋左侧河流代表青龙,右侧大路为右白虎,南侧池塘为南朱雀,北侧山为北玄武。一处有山水、出行方便的风景秀丽之地便出现了(见图1)。在人口密集的今天,追求风水宝地已经不现实,但是建筑房屋时适当参考风水理论,再结合人类生存环境中气候变化、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建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是可以的。

  国内学者认为人类宜居的生态住宅,是特殊地域和特殊条件组合成的一种聚落居住形式,它的特征是能“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环境,采用最经济合理的方式完成对房屋的建造,并得到舒适、美观的居住空间。这种思维模式,在风水学:“住宅,以形势为骨体,以泉水为骨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的核心理论不谋而合,不难发现,风水宝地与生态住宅二者有许多共同点,如在选择住址时均要考虑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天气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古代风水理论的核心对生态住宅选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风水存在的意义就是指导人们采用合理的手段选择趋利避害的建筑环境,并建造处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想居所,恰好可以指导生态住宅选址。比如风水宝地中“北高南低”的模式:选择北面高,有大山挡护,分水上称为“镇山”(靠山);两条山脉环抱东西则为护山,风水上称作耳山;河流自左右曲折流过,中间部分地形相对平坦;在房屋侧前方两旁有比较低矮的山丘作为护卫,被称作“左右砂山”;在房屋正前方有山岭配衬,称作“案山”,“朝山”,四周植物茂盛。如图2所示。

  这样的住址,选择在山地建造是比较好的。而平原地区的生态住宅可增添些人工景致,如果有河流或湖泊,住宅可建在河道之上,结合风水术,如云南昆明城市的建筑采取环湖而建,而云南大理则以水为街,使街区具有古典韵味、错落有致的美。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住址开始倾向于大自然,在国内很多人士都按照风水的模式去选址,建造出来的房屋与生态住宅相差无几。

  风水中注重“气”和“脉” 的蕴藏,常有“气势”和“龙脉”之说。风水中的 “气”指的是空气、氧气、大气等一切蕴含在天地间的气息,中国风水中把气的蕴藏称作“聚气”,赋予了生态住宅选址中建筑与自然环境新的关系:把生态住宅建在由远及近的山峦下,构成半面环绕格局,并在选址区域内建造曲折的小桥流水,蕴育出“气”; 在住址选择靠山临水而建时,便有了“脉”的含义,“脉”是天地造化而成,是固定的,但是选址时依脉而居,便有了“运气”一说,好的住址将采集到“山脉”的“气”,福泽后世。

  风水使生态住宅选址成为自然生态的组成部分,更符合自然生态的平衡规律,达到住宅中有自然,自然中伴有居所的效果。让住宅环境里人、房屋、自然得到完美的结合。风水中很重视生物的灵性,在风水里,植物是具有“灵性”的,这“灵性”聚合天地之精华而成,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好处。人们在选择生态住址时,会根据风水中“草木旺盛”之地去寻觅,或者种植一些树木花草,增加住宅的灵气,因此,生态住宅选址多是向阳地带,易于喜阳植物(如白兰、玫瑰、茉莉、梅花、牡丹等植物)的生长,植物越多,于人的身体健康越有好处。另外,植物的布局还能改变住宅的五行格局,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场”。在1988年,前苏联的科学家在物体周围发现了粒子场,人、植物和建筑物都有“场”,植物间的场的相互移动影响,与中国的五行布场完全吻合,合理地移动或摆放树木花草,可调整居住环境的“场”,也可陶冶人的情操,颐养人的身体,还具有美化居所的价值。

  风水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精华,它为古代建筑的选址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我们应该继承其精华部分,把它与国内现代的生态住宅选址紧密结合,创造出宜居、宜人的环境居所,力争走在世界生态住宅的前列。

  [1]成丽.浅谈风水与居住建筑[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7(21):42-44.